139 0261 6605
近日,汽车OBD检测成为热议话题,部分用户对I/M模式持保留意见,认为指定维修站收费高且侵犯车主消费自主选择权利。
02道路上拦停车辆进行尾气动态检测是有据可依的,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13条的规定。
03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燃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尾气排放物排放量的波动,因此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有可能出现超标。
04尽管OBD检测便捷高效,但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最好也读取OBD数据,以避免对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检测结果不理想。
近日,有关汽车OBD检测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燃油车用户至少有一部分对于这种检测的新方法持保留意见,尤其是对“I/M模式”的意见较大。I是检测站的意思,M是维修站的意思;在检测站设置维修站算得上是一项便民举措,但是出现个别指定在M站维修车辆的情况就不合理了,因其收费高,指定维修站也有侵犯车主消费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
这个话题是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被交警拦停,随后要对车辆尾气进行动态检测;检测的新方法就像是OBD检验测试方案执行之前一样,用设备现场检测车辆尾气并做多元化的分析。如果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话,车主是要面临罚单的。
定期站检不算完,路上还有可能被动态检测,这样的检测的新方法是不是合理,又是否有据可依呢?
首先要确定一点:在公路上拦停车辆进行尾气检测是有据可依的,并且早就有这种临时抽检的方式存在。因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13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可以由交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想要知道车辆尾气排放合不合格,这就需要在道路上临时进行仔细的检测,所以这种方法是没问题的,只是合理性不好评价。
笔者的浅见是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车辆都有DPF/GPF,前者是柴油车辆使用的颗粒物捕捉器,后者是汽油车辆使用的颗粒物捕捉器。在汽车的排气净化系统中不止有三元催化器,现在多出了颗粒物捕捉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是通过铂、铑、钯三种金属材料作为还原剂,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作用,至少将一部分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转化为相对无害的二氧化碳、氧气和其他物质,这就是三元催化器的作用。
只有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应当能在大部分时间段里保证车辆尾气达标,但如果加上颗粒物捕捉器的话,或许燃油车尾气标准可能是周期性的达标。
发动机燃烧做功后排出的尾气里有特殊的比例的游离碳颗粒,如果直接将这些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则难免造成污染。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现在有必要给车辆加上颗粒物捕捉器,这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颗粒物捕捉器有一个特性,是类似于三元催化的特性;那就是不达到一定温度则无法工作,其启动温度一般要达到200℃左右。
可是如果启动车辆之后的行驶里程较短,开上几公里就会熄火。那么熄火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没达到颗粒物捕捉器的启动温度,于是在用车过程中就会出现颗粒物捕捉器的逐步堵塞。
一旦颗粒物捕捉器堵塞就会造成“排气背压”的升高,发动机进气效率会降低;结果是发动机的耗油量大幅度提高,燃烧充分性理论上会更加不理想。在这种状态的尾气排放是有可能超标的。这就是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会有“原地自清洁”或“行驶中清洁”设计的原因,如果车辆的颗粒物捕捉器堵塞的非常严重,系统侦测到之后就会在某一次开启发动机的时候提示自动清洁,发动机怠速转速会大幅升高并持续半小时左右。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依靠高转速产生的高温强行让颗粒物捕捉器达到启动温度,并且原地进行颗粒物的分解。
燃油车的特点是内燃式发动机无法充分燃烧,尾气中难免会有一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颗粒物捕捉器的装车能更加进一步降低尾气危害性,可是实际使用中有可能存在尾气排放物排放量的波动。所以在尾气临时抽检的环节里确实有可能出现尾气超标,但这并不属于故障,只是加入颗粒物捕捉器后造成的特点。
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最好也是读取OBD数据,否则这些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如果大多数都用在短途通勤的话,检测结果可能往往会不理想。
Copyright ©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唯一_爱游戏门户网站_爱游戏平台入口 专业从事于工业油烟净化,工业除味设备,工业除雾设备, 欢迎来电咨询!
备案号:粤ICP备16044339号 Powered by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主营区域: 江苏 上海 南京 深圳 天津 北京 武汉 广州 深圳 重庆
近日,汽车OBD检测成为热议话题,部分用户对I/M模式持保留意见,认为指定维修站收费高且侵犯车主消费自主选择权利。
02道路上拦停车辆进行尾气动态检测是有据可依的,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13条的规定。
03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燃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尾气排放物排放量的波动,因此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有可能出现超标。
04尽管OBD检测便捷高效,但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最好也读取OBD数据,以避免对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检测结果不理想。
近日,有关汽车OBD检测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燃油车用户至少有一部分对于这种检测的新方法持保留意见,尤其是对“I/M模式”的意见较大。I是检测站的意思,M是维修站的意思;在检测站设置维修站算得上是一项便民举措,但是出现个别指定在M站维修车辆的情况就不合理了,因其收费高,指定维修站也有侵犯车主消费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
这个话题是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被交警拦停,随后要对车辆尾气进行动态检测;检测的新方法就像是OBD检验测试方案执行之前一样,用设备现场检测车辆尾气并做多元化的分析。如果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话,车主是要面临罚单的。
定期站检不算完,路上还有可能被动态检测,这样的检测的新方法是不是合理,又是否有据可依呢?
首先要确定一点:在公路上拦停车辆进行尾气检测是有据可依的,并且早就有这种临时抽检的方式存在。因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13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可以由交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想要知道车辆尾气排放合不合格,这就需要在道路上临时进行仔细的检测,所以这种方法是没问题的,只是合理性不好评价。
笔者的浅见是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车辆都有DPF/GPF,前者是柴油车辆使用的颗粒物捕捉器,后者是汽油车辆使用的颗粒物捕捉器。在汽车的排气净化系统中不止有三元催化器,现在多出了颗粒物捕捉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是通过铂、铑、钯三种金属材料作为还原剂,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作用,至少将一部分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转化为相对无害的二氧化碳、氧气和其他物质,这就是三元催化器的作用。
只有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应当能在大部分时间段里保证车辆尾气达标,但如果加上颗粒物捕捉器的话,或许燃油车尾气标准可能是周期性的达标。
发动机燃烧做功后排出的尾气里有特殊的比例的游离碳颗粒,如果直接将这些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则难免造成污染。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现在有必要给车辆加上颗粒物捕捉器,这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颗粒物捕捉器有一个特性,是类似于三元催化的特性;那就是不达到一定温度则无法工作,其启动温度一般要达到200℃左右。
可是如果启动车辆之后的行驶里程较短,开上几公里就会熄火。那么熄火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没达到颗粒物捕捉器的启动温度,于是在用车过程中就会出现颗粒物捕捉器的逐步堵塞。
一旦颗粒物捕捉器堵塞就会造成“排气背压”的升高,发动机进气效率会降低;结果是发动机的耗油量大幅度提高,燃烧充分性理论上会更加不理想。在这种状态的尾气排放是有可能超标的。这就是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会有“原地自清洁”或“行驶中清洁”设计的原因,如果车辆的颗粒物捕捉器堵塞的非常严重,系统侦测到之后就会在某一次开启发动机的时候提示自动清洁,发动机怠速转速会大幅升高并持续半小时左右。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依靠高转速产生的高温强行让颗粒物捕捉器达到启动温度,并且原地进行颗粒物的分解。
燃油车的特点是内燃式发动机无法充分燃烧,尾气中难免会有一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颗粒物捕捉器的装车能更加进一步降低尾气危害性,可是实际使用中有可能存在尾气排放物排放量的波动。所以在尾气临时抽检的环节里确实有可能出现尾气超标,但这并不属于故障,只是加入颗粒物捕捉器后造成的特点。
在临时抽检尾气检测时最好也是读取OBD数据,否则这些带有颗粒物捕捉器的车辆如果大多数都用在短途通勤的话,检测结果可能往往会不理想。